健康是什麼?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 (who) 對健康的定義指出,健康不僅是疾病或虛弱的消除,而是體格的、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總稱。由此可見,健康是指身體各器官發育健全、功能正常;情緒穩定、意志堅強、心情舒暢;有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。所以健康是包括了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。
怎樣可以擁有心理健康?
我們可以從辨識自己的情緒開始。每個人遇到不同的事情或情境時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,這是正常的反應。人的情緒分為正性情緒與負性情緒。不同的人遇到同一件事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,你可能會體驗到快樂、欣快、興奮、憤怒、恐懼、焦慮、哀傷、羞恥…等等,這些都是人的原始情緒。正性的情緒會使人感到充滿活力,做事表現積極;負性的情緒會使人感到無力、無望,做事表現被動與消極。可見情緒可以改變人的行為與想法。倘若我們忽視負性情緒的存在,任由它與之相伴達三個月或以上,那麼情緒的能量會影響到我們各方面的社會功能,如逃避、退縮,最後與社會脫節。
當我們識別到有負性情緒時,我們勇敢面對它,主動的尋求有效的援助資源,解開心中的鬱結,重獲健康的人生。
快樂痛苦,由你選擇
「你的思想決定了你的言語和行動是正面或負面。」
-rhonda byrne《力量》
大部分人遇到問題時,常會不自覺地產生妄念,把事情往壞處想,最後果真陷自己於危厄之中,在詭譎的環境裡撞得遍體鱗傷,渾然不知人生還能有別的選擇。
心,是可是選擇的。苦難可以是折磨,也可以是啟示;考驗可以是挫折,也可以是機會。這即是「選擇的自由」(the freedom to choose)。
也許我們無法選擇哪些事會降臨到我們身上,但我們都可以選擇如何處理的態度;或許我們無法治癒苦難的世界,但我們都可以選擇快樂地過活。
人生是一個選擇題,你的一舉一動,一言一行,隨時都在做選擇。我們選擇自己的生活如何過,也選擇快樂與痛苦、成功或失敗、勇敢或懦弱。
你選擇怎麼想、怎麼看,事情就會如你所想的呈現出來。無論選擇是否在有意識的情況下進行,然而每一個結果都是自己造成的。
選輯自何權峰著《心田甘露》